自本月(2013/07)中,農委會公布,確定去年暴斃的三隻鼬獾檢測為狂犬病毒陽性之後,今天(2013/07/24)又有新聞指出,台東出現咬人的鼬獾,咬完人之後死亡,確定該鼬獾身上帶有狂犬病毒。
關於歷史的以及目前的台灣狂犬病毒可能的來源,我在另一篇文章已有說明(連結),這邊不贅述。這邊要談的是此病本身。
狂犬病毒是屬於麗莎病毒(Lyssavirus)家族的一員。他們是一種負鏈單股RNA病毒(-ss RNA virus)。麗莎病毒在演化上分成兩個分支,而依據他們基因體的相似特性被分成七個群組(圖一)。第一組是典型的狂犬病毒(Rabies virus,RABV),他可在全世界陸生哺乳動物以及美洲大陸的蝙蝠身上找到。並且,它是造成人類罹患狂犬病死亡的主要病毒。其他的六群病毒分別是:拉各斯蝙蝠病毒(Lagos Bat Virus, LBV),蒙古拉病毒(Mokola Virus, MOKV),杜文海病毒(Duvenhage virus, DUVV),歐洲蝙蝠麗莎病毒一型(European bat lyssavirus type 1, EBLV-1),歐洲蝙蝠麗莎病毒二型(European bat lyssavirus type 2, EBLV-2),以及澳洲蝙蝠麗莎病毒(Australian bat lyssavirus, ABLV)。
除了MOKV以外(因為尚未確定它會感染的物種),蝙蝠是所有麗莎病毒的保毒者(reservoir);意即,這些動物能提供病毒一個適當的處所,讓病毒可以生存、繁殖以及傳播。而在松鼠,兔子,大鼠以及小鼠(rat and mice)身上則從未發現過狂犬病毒;因此,在台灣淪陷為狂犬病疫區的當下,不用對以上提及的這些動物過於驚恐。蝙蝠做為(幾乎)所有麗莎病毒的主要保毒者暗示著,這個疾病在遠古的時代就與蝙蝠的演化共同進行著,並且蝙蝠的全球性移動與麗莎病毒的全球性擴張應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第一型麗莎病毒,通常稱之為狂犬病毒。這種病毒的傳染,乃是藉由皮膚或粘膜的傷口進入體內;也就是說,人類如果被患有狂犬病的動物抓傷或者咬傷,甚至傷口被其唾液污染,都有可能遭到狂犬病感染。
病毒一旦進入人體,它會先在傷口處的肌肉或結締組織繁衍;此時,因為病毒數量太少,並且此病毒並不會隨著血液或淋巴液移動,所以通常它不會引起人體的免疫反應。也正因為如此,此病毒進入人體到發病,必須經過一段長時間(可能是五天,數個月,通常不會超過一年),而這段期間正好給人們機會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以消滅病毒。
狂犬病毒在肌肉或結締組織繁衍一段時間之後,就會開始入侵運動神經,並且沿運動神經移動;最後,這些病毒會入侵中樞神經系統(脊髓和腦),引發腦炎及其他症狀。狂犬病一旦發病,死亡率將近百分之百;被患有狂犬病的動物咬傷的部位越接近中樞神經,比方說臉,發病越快。
現今還沒有治療狂犬病的好方法。疫苗注射,是目前防治狂犬病的最佳辦法。疫苗注射可從三個方面來看,一是替家中豢養的寵物(狗,貓)注射疫苗,二是,工作上必須接觸野生動物的人也應該注射疫苗,三是遭動物抓傷或咬傷,即使不確定該動物是否患有狂犬病(尤其是野生動物),也要預防性的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至於,全面撲殺流浪貓狗是否有必要?我以為,現階段尚無必要;現階段最重要的是做好自我防護,以及替家中寵物施打疫苗(尤其是會出門溜達的狗或者是貓)。衛生相關單位對於靠近山區的流浪狗貓,應該要加強監控,並且於野外施放口服狂犬病疫苗誘食(bait rabies vaccine)-目的在阻斷狂犬病在野外的傳染鏈;而不是以狂犬病可能擴散為理由,粗魯地撲殺流浪貓狗。而對飼主來說,絕對不應該棄養貓狗;棄養牠們,等於是讓牠們曝露在更多的感染機會當中,也等於是幫助疫情更加地擴大。
參考資料
Delmas, O. et al. 2008. Genomic Diversity and Evolution of the Lyssaviruses. PlLoS ONE, 3(4): e2057
Tortora, G.J., Funke, B.R. and Case C.L. 2013. Microbiology: An Introduction (11th ed.). Boston, Pearson. 628-629.
WHO: http://www.who.int/zoonoses/diseases/rabies/en/
WHO. 2013. WHO Expert Consultation on Rabies (second report). WHO Library Cataloguing-in-Publication Data. 19, 54-58.
Yang, D.K. et al. 2013. The present and future of rabies vaccine in animals. Clin Exp Vaccine Res. 2(1): 19–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