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日

核能議題(一)


最近,在台灣一些支持核能發電的朋友經常轉載上面這張圖。這張圖告訴我們,中國沿海有很多的核電廠,而且這些核電廠很多恐怕是「山寨」的,施工不良的,不知道哪一天這些核電廠會出事,而他們又離台灣這麼近,真是可怕!




雖然,有很多具有潛在危險性的核電廠蓋在台灣近左,但這如何能構成支持台灣再蓋一座核電廠的理由呢?

首先大家要有一個正確的知識:核電廠即使發生爆炸,也不會像核子彈爆炸一樣。(幫然不可能發生像下面這張圖一樣的情形)



核電廠最怕的是,事故發生後,圍阻體發生損害而導致輻射物質外洩。根據中華民國核能學會的說明,我國核電廠的設計是採取深度防禦:也就是,把放射性物質,一層一層包起來,用以冷卻反應溫度以及防止輻射擴散。除非這些設計(而這種機率很低),從裡到外都有破損,否則理應不會有輻射外洩的危險。
放射性物質外圍層層保護機制的設計是為了增加整個系統的可信靠度(robust)。這好比我們要到台北去,有各種可能的交通方式,某一種方式被阻斷,則還有另一種方式可備援。如果全部的方式都行不通時,就是不幸發生之時。

核電廠的安全設計就是要阻止這種不幸的發生。那麼,有兩個重大因素可能會影響核電廠安全設計是否會失靈。一是,核電廠建造過程中的施工品質,二是,核電廠蓋在什麼地方。

針對第一點,我們很難掌握充分資訊來討論,尤其針對對岸中國的核電廠;如果他們施工品質很差,那確實會讓意外的機會大增。

針對第二點,為什麼要討論核電廠蓋在什麼地點呢?因為,各種人為的意外,比方火災好了,要讓放射物質突破重重阻礙跑到電廠以外的地方,非常困難,幾乎不可能。但,大自然的災害,一旦對核電廠造成嚴重的物理傷害,是最有可能讓核電廠發生輻射外洩事故的了!


http://mitnse.com/

上面這張圖是全球地震災害嚴重程度的分布圖。若仔細看這張圖會發現,台灣是被標註為褐色的地震災害嚴重區域,而中國沿海則是綠色的地震災害輕度區域。

http://mitnse.com/

按照美國probabilistic risk assessment (PRA)的標準,核電廠的脆弱程度在於他所能承受的地表移動相對加速度(非只依據地震規模測量)。毫無疑問的,核電廠的設計會影響它所能承受的地表移動相對加速度。蓋在中國西部沿海的核電廠,顯然對這方面的安全要求較低;但蓋在台灣的核電廠,顯然對這方面的安全要求必須十分嚴苛。

自然,因為中國沿海核電廠的環境不同,設計也會不同,並且不在我國境內,如何能與台灣相比較呢?他們自然也無法作為支持台灣續建核能第四發電廠的理由了。

除了考慮多地震的台灣的核安問題外,退一萬步想,假使地震後發生事故,輻射物質無外洩危險,「誰」要去善後?這是關乎人性以及社會的議題,限於篇幅,不在此多做討論,但值得大家好好思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